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,医务社工穿梭于各科室病房,以人文关怀为底色,用一场场活动、一次次陪伴传递医院“家文化”温暖,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。
医务社工项目2024.11-2025.05服务数据
个案服务:36个
医患共融服务:6场
生命画册/生命故事:6个
病友会活动:24场
探访关爱活动:3场
社区义诊活动:2场
小组活动:2个/5节次
资源链接:17次
走访病房:208次
媒体报道:9次
直接服务患者与家属达3043人次
个案服务:助力患者排忧解难
个案一:家庭关系修复与照护支持
背景:林女士因丈夫突发脑出血中度昏迷陷入情绪低谷,与辞职照料患者的儿子关系紧张。
介入策略:医务社工通过共情陪伴引导林女士正视焦虑、恐惧等情绪,接纳丈夫患病的现状,鼓励其换位思考,理解儿子辞职的压力,协助搭建母子沟通桥梁,缓解对立情绪。在家庭关系缓和后,推动家人共同参与患者治疗计划,形成照护合力。
成效:患者情况趋于稳定,林女士调整心态积极照护,儿子回归正常工作,家庭支持系统得以修复,患者及家属走出困境。
个案二:康复资源链接与焦虑缓解
背景:潘先生因脑梗死在我院康复治疗,妻子因治疗费用、康复进度及残疾证办理问题陷入困扰。
介入策略:协助家属使用医院公众号查询费用明细,消除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焦虑;反馈家属对康复成效的诉求,协助医生向其解释治疗方案与进度,建立合理预期。协助联系街道办事处,推进残疾证办理流程,缓解家属对后续保障的担忧。
成效:家属焦虑情绪缓解,对康复治疗的信心增强,积极配合照护工作,获家属认可。
个案三:多重困境家庭的资源整合
背景:夫妻双双患癌,女儿休学照料,家庭面临经济压力、照护负担与政策申请难题。
介入策略:通过耐心倾听为家庭成员提供情绪疏导,有效缓解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。同时厘清救助政策与医疗报销流程,联动多个政府部门协助申请低保。并积极与院方后勤部门沟通,协调为其免费提供陪护床,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。
成效:患者夫妻顺利出院,身体状况改善;在多方资源支持下,家庭不仅解决了政策申请与经济补助问题,医院免费陪护床的使用也减少了额外住宿开支,照护负担显著降低,逐步走向良性发展。
个案四:认知重构与抗癌信心重建
背景:贺女士因未定期复查确诊乳腺癌,陷入懊恼自责,对癌症存在 “得了就会死” 的认知偏差。
介入策略:以共情态度倾听其情绪,引入 “抗癌同路人” 案例,纠正 “癌症 = 死亡” 的错误认知;协助贺女士与医生深入沟通,明确病情阶段(医生确认病情不重),消除对疾病的过度恐惧;通过定期跟进,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,强化乐观抗癌的心态。
成效:贺女士逐步接纳患病事实,以积极心态投入治疗,配合度显著提升。
医院各科室社工服务全景:以 “家文化” 为纽带的人文关怀实践
一、神经医学中心“医路阳光”:用温暖与专业照亮康复之路
“医路阳光 - 神经医学中心社工服务” 以 “医路有爱”“医路有你” 两大项目为核心,形成多层次服务架构:
“医路有爱” 爱心探访:联动社区资源,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物资帮扶与情感支持,将医院正能量融入日常关怀。
“医路有你” 医患关爱活动:以工休会、传统节日为契机,搭建医患沟通平台,通过互动活动提升患者对诊疗的依从性,增进医患信任。
1.传统节日・医患共融:医患携手 DIY 传统挂件,以灯笼、中国结等手作传递新春祝福。活动打破医患身份隔阂,让康复之路在传统文化的温馨氛围中延伸。
2.艺术疗愈・心灵纾解:患者通过调配染料、折叠布料完成扎染创作,在色彩与纹理的碰撞中释放治疗压力。灵动的布纹成为内心情绪的出口,为康复过程注入艺术温度。
3.志愿陪伴・点亮希望:学生志愿者走进病房,以亲切问候与暖心陪伴患者,用青春活力驱散病痛带来的孤独感,传递希望之光。
4.家属支持・心理赋能:通过正念禅茶、颂钵音疗、古琴冥想等方式,为家属打造专属 “心理避风港”。高频声波与传统文化疗法帮助缓解长期照护的焦虑,提升家庭支持系统的韧性。
二、乳腺科 “汝果爱”:抗癌路上的同路人互助网络
在抗癌的漫漫长路上,“汝果爱 - 乳腺癌病友支持服务计划”始终是病友们温暖的同路人。医务社工搭建起互助的桥梁,让乳腺癌患者在互助中看见希望,以 “家文化” 打破抗癌孤独感。
1.艺术疗愈系列活动:乳腺病友在蝶谷巴特手工包制作中,以斑斓拼贴艺术疗愈身心,在裁剪粘贴间重塑对生活的热爱,让指尖的创意化作抗癌路上的温暖力量。
2.户外踏青互助行:病友们在自然中相互搀扶、分享饮食心得,以 “徒步 + 科普” 形式强化康复信心,传递 “爱与希望同行” 的团队精神。
三、康复医学科“心守护”:康复与温情交织的成长之旅
“心守护 —康复科照顾支援服务”,把人文关怀融入康复日常。医务社工联动高校、社区志愿者,以探访陪伴为家属减轻照护压力,送上心理慰藉;并联合医护团队,以趣味手工为载体,助力患者锻炼手部机能、激发主动思考,在创作中重拾自我价值,为康复之路注入温暖力量!
1.春节园游会:猜灯谜、套圈等等游戏融入手部精细动作训练,患者在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中,实现 “娱乐 - 康复” 双重目标。


2.元宵节手工灯笼制作:骨科康复科患者在指尖翻飞间,传统节日氛围洒满病房,既感受节日温情,又在动手康复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欢乐。


3.自闭症日彩泥创作:儿康患儿在在家长的陪伴下用彩泥捏制可爱形状,在指尖创作中感受互动温暖,让康复时光与节日温情交织绽放。


4.志愿者病房探访:亲子志愿者走进病房,以温暖笑容与真诚问候探访住院患者,亲手送上满载心意的关爱包,让爱与温情在两代人的接力传递中,为病房注入融融暖意。

四、内分泌科“糖友同行“:构建血糖管理的 “家庭式” 支持
内分泌科糖尿病病友会,是糖友的“健康家园”。医务社工陪着糖友们,在控糖路上互相监督、分享经验,用“家”的温暖,对抗疾病困扰,让管理血糖不再是孤军奋战。
1.插花减压工作坊:患者在修剪花枝、色彩搭配中舒缓情绪,同时学习 “低 GI 饮食” 与花卉养生知识,将健康管理融入生活情趣。


2.工休座谈会:医护与患者面对面拆解用药误区、饮食禁忌,通过 “案例分享 + 答疑互动” 提升科学控糖认知,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
五、肿瘤科“生命暖光”:临终心灵陪伴计划
医务社工在肿瘤科通过资源整合、心理疏导、情绪支持等,缓解患者疼痛与焦虑,提升其生命质量。
1.芳香疗愈活动:借芳香植物的疗愈气息与亲手填充、缝制香囊的过程,患者在芬芳萦绕中感受生命的温柔联结与心灵安宁。


2.正念手工活动:手工包制作活动中,患者专注于创作,通过手部操作与心流体验转移对身体疼痛的关注,在沉浸制作中获得身心舒缓。
六、社区义诊:走出医院,传递关怀
医务社工携手专科医生将 "家文化" 延伸至社区场域。在义诊宣教活动中,社工以专业化引导为纽带,让社区居民于家门口即可触达医院的温暖服务,构建起 "医院 - 社区 - 家庭" 三位一体的无缝关怀网络。

医务社工用行动践行人文关怀,让医院不止是治病场所,更成为充满爱与温暖的 “大家庭”。未来,我们会深耕 “家文化”,与患者医路相伴,用爱守护健康与希望,让人文关怀在医疗服务中持续发光。
联系我们
地址: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7号楼(心血管大楼)4楼社工科
办公电话:0752-2359896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五(上午8:00-12:00;下午14:30-17:30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