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叫邓振雄,是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普通医生,在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工作将近7个年头了。他每天接触的不仅有一般的患者,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——艾滋病患者。
2016年,医院成为艾滋病救治定点单位,并将对门诊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及管理任务分到了感染科,要求设专人负责他们的建档、治疗和随访等工作。当其他医生还在心存疑虑的时候,邓医生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说,交给我试试吧!说是试试,他却将这份工作当成一份神圣的使命,用爱心和责任心为艾滋病患者撑起一个晴朗的天空。两年来,他利用自己的工作间歇及业余时间,共为80多位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的诊疗及随访服务,并与他们建立起朋友般的情谊,像阳光一样,照亮他们灰暗的人生。
鲜为人知的是,这项工作并不轻松,繁琐而耗时,光是为单个患者建档,录入电子资料就要花费一个钟左右的时间。每个月还要定期随访,关注患者的服药、病情进展及心理变化等方面的情况,及时给予干预和指导。他还加了患者的微信进行线上交流,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。在同事眼里,邓医生为人谦虚朴实,对待患者真诚友善,对艾滋病患者更是一视同仁。他将职业的风险抛诸脑后,并呼吁他人摒弃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。他像朋友一样与艾滋病患者握手,以轻松自然的方式与他们沟通,悉心地守护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,增强他们抗击病魔的信心!
他说,除了疾病本身,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更加需要关注。艾滋病患者也是人,也需要温暖和情感的支撑,也有权利获得尊严和尊重,但是世俗的观念与偏见,让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产生了自卑、厌世的悲观情绪,甚至产生了自杀倾向。如果连医护人员都抛弃他们,那他们就真的是孤立无援了。
令人感动的是,他做的这些事情纯属义务工作,是没有额外补助的。每当提及此事,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说,没钱也没关系,他们都挺可怜的,能帮多少是多少吧。
据同事回忆,他接诊过一个孤苦无依,身患艾滋病的“三无人员”。因为没有亲属,生活又无法自理,全靠医院提供免费的人道救助。有一次,因为治疗的需要,患者需服用一种抗病毒的特殊药物,医院药房没有,邓医生便跑到外面的药店买来给他服用。
对此,邓医生淡然一笑,说,不是很贵的药,不值得一提。我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若说伟大,护士妹妹们比我承受的压力和风险更大。虽然我接触患者的时间比较多,但给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是护士,被感染的几率比我大多了。可她们从不嫌弃,也不抱怨,真心地对待每一位艾滋病患者,更值得被赞颂。
如今,前来找邓医生的“患者”越来越多,他的工作负担也越来越重,但他从不说一个累字。值得安慰的是,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,科室的梁紫茵医生也主动加入到他的义务工作行列,成为他并肩作战的战友,共同为艾滋病患者服务,将爱和温暖的力量传递到更多患者心里……
|